《围城》的象征源自书中人物对话中引用的外国成语,“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又说像“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但如果仅仅局限于婚姻来谈“围城”困境,显然不是钱锺书的本意.“围城”困境是贯穿于人生各个层次的.后来方鸿渐又重提此事,并评论道:
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
这就是点题之笔.钱锺书在全书安排了许多变奏,使得“围城”的象征意义超越婚姻层次,而形成多声部的共鸣.
《围城》从“围城”这个比喻开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的“围城”困境:不断的追求和对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随之而来的不满足和厌烦,两者之间的矛盾和转换,其间交织着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著与动摇——这一切构成的人生万事.“围城”困境告诉我们人生追求的结果很可能是虚妄的,这看起来好像很有点悲观,但骨子里却是个严肃的追求,热忱深埋在冷静之下,一如钱锺书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终极理想、终极目的的虚妄,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过程不再仅仅成为一种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义得以被认识和承认,使我们明白追求与希望的无止境而义无反顾,不再堕入虚无.
近代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围城》是一部经典的小说。故事背景发生在大约一百年前的北平,以军阀混战、社会变革为背景,通过一系列精彩的故事情节,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心理状态和人性弱点。
《围城》以幽默、讽刺的笔调,深入地表达了现代人的矛盾心理。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年过三十的大学英文教师,他被描述为一个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的人。他对自己的人生迷茫不已,不知道应该怎样面对现实中的各种选择。
小说中的一段原文描述了方鸿渐的心理矛盾:
“一个人非得前进不可呢? 这是个问题。一个人非得更进一步不可,怎样回答呢? 这又是个问题。”
这段文字很好地展示了方鸿渐内心的挣扎。他不断思考自己应该往前走,但又深怕前进的未知带来的风险与不安。这个问题准确地刻画出了围在现代人心头的困扰。
作者通过方鸿渐的故事,探讨了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以及人们对社会角色的追求和困惑。方鸿渐身边的人充斥着种种不同的人物,从貌似成功的金宝,到陷入婚姻危机的荣序,每个人都在社会压力下挣扎着。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呈现,钱钟书以幽默而犀利的态度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虚伪、功利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小说中的人物在追求社会角色认同的过程中,不断地面临选择,而这些选择又往往是违背本心的。
正如小说中的另一段原文描述:
“做好人是不值得的。其实……其实只有做坏人比较值得。”
这段文字揭示了荣序在婚姻危机中的一种思考。她认为,为了生存和升职,做坏人更有利可图。这段文字反映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价值观念,即功利主义。人们选择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顾及道德和情感的因素。
《围城》还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生活中的自由与束缚。方鸿渐一直被自己生活中的各种束缚所困扰,他渴望自由,渴望追寻自己的梦想,但却又被社会的压力限制。这种内心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存在,使得他陷入了困境,成为了城墙内的人。
小说中的一段原文描述了方鸿渐对自由的渴望:
“自由,不过是游戏一般,又怎会长久呢?”
这段文字道出了方鸿渐对自由的无奈。他认为自由只是一种表面的游戏,无法长久地存在。这一点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看法,认为现代人的自由是有限的,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限制。
《围城》通过幽默、讽刺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人性弱点和社会现象。作者以精湛的笔触刻画了各个人物的形象,通过剧情展示了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和挣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也成为了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之作。
围城是著名作家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小说主要围绕留学生方鸿渐等人回国后的工作和婚姻的故事,描述了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像。小说围城中的围城不是比喻哪个国家,而是用来比喻婚姻,是指男女结婚就像是进入了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但里面的人却想出来。
名著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由钱钟书先生所著。这本小说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笔触,刻画了一个旧时北京大家族的生活场景,细腻描绘了围城的心理现象,引人深思。
围城这个词,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困在既定的社会关系中,感到无法自拔的状态。人们追逐着名利、权势、婚姻,但最终却发现自己被这些所困住,在这座无形的城堡中无法逃脱。小说通过对围城的精细描绘和人物形象的刻画,有力地展现了一个囿于传统观念束缚的社会现象。
《围城》的情节布局紧凑,主要围绕着主人公方鸿渐在北京生活中的片段展开。方鸿渐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年轻人,每天都过着规律的生活,但他却感到内心的空虚和无望。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方鸿渐遇见了自己的表妹孙思邈,她是一个开放、自由的女性。方鸿渐被她的独立精神所吸引,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然而,由于社会道德观念和传统习俗的束缚,方鸿渐和孙思邈之间的感情陷入了困境。
随着情节的发展,方鸿渐逐渐意识到自己生活的困境,并试图通过多种途径摆脱这种围城的束缚。他通过与各种人物的交往,体悟到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弱点。最终,方鸿渐面对现实,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围城》的主题主要集中在人的自由意志以及人与社会关系之间的矛盾上。小说中的人物们都生活在一个虚伪、功利的社会中,他们受到传统观念和道德束缚,无法完全追求自己内心的真实和自由。作者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表达了对这种状态的思考和质疑。
另外,小说还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婚姻关系。在小说中,方鸿渐和他的妻子甄秀珍之间的婚姻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两人之间的感情陷入了困境。这也反映了传统观念对于婚姻关系的束缚,以及个人选择与社会期望之间的矛盾。
《围城》还涉及到知识分子的命运和责任问题。小说中的方鸿渐代表了一代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分子,他们在一个充满挫折和失望的社会中挣扎求生存。小说通过对方鸿渐的心理变化和成长的描写,反映了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困境和选择。
《围城》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首先,小说以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围城的心理现象,深入探讨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围城的描绘,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囿于传统观念束缚的人们的内心世界。
其次,《围城》通过对主人公方鸿渐的形象描写,刻画了一个真实、复杂的人物形象。方鸿渐身上融合了现代知识分子的苦闷与迷茫,以及对婚姻、社会、人性等问题的思考。这使得小说更具有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
最后,作者钱钟书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巧妙地运用讽刺和幽默的手法,使得小说更加生动有趣。他的文字简洁明快,富有诗意,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通过对围城现象的刻画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度剖析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困境和矛盾。它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使它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不断影响着后人的思考和创作。
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
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 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角色当然是虚构的,但是有考据癖的人也当然不肯错过索隐的机会、放弃附会的权利的。
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不过,近来觉得献书也像“致身于国”、“还政于民”等等佳话, 只是语言幻成的空花泡影,名说交付出去,其实只仿佛魔术家玩的飞刀,放手而并没有脱手。随你怎样把作品奉献给人,作品总是作者自己的。大不了一本书,还不值得这样精巧地不老实, 因此罢了。
1946年12月15日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讽刺小说,于1947年首次出版,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本书以高超的语言艺术和对生活的深刻观察称著。作者用繁茂、幽默诙谐的比喻和反讽,配合尖酸刻薄的语言和机智幽默的文字,表现了以主人公方鸿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婚恋、教育、生活、事业等种种“围城”中的困境。借以深刻反映了人性中的欺诈、虚伪与懦弱,展示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像。
这部小说是在1987年的时候被拍摄成《围城》电视剧的,是由陈道明,英达,李丽萍,葛优等人主演。
是1937年以及之后的若干年,正是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年代。
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之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
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作朋友。
钱锺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锺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与饶宗颐并称“南饶北钱”。
民国十八年(1929年),钱锺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大学毕业。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与杨绛结婚。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副博士(B·Litt)学位。
民国三十年(1941年),完成《谈艺录》和《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出版长篇小说《围城》。
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开始写作《管锥编》
1976年,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1982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
先后担任过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英文总纂、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等职。1998年因病在北京逝世。
钱锺书对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等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并取得显著的学术成就,在国内外学术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