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些比较短期的减值或者跌价准备可以转回,主要有存货跌价准备、坏帐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贷款损失准备、未担保余值减值准备、损余物资跌价准备、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准备、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等。
(2)一些长期的减值准备不可以转回,主要有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减值、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和井及相关设施减值准备等。
资产减值损失包括固定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的范围更广,还包括无形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是相应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抵减科目,不是损益类科目,损失和准备没有区别,是一个意思
随着各行各业竞争的日益激烈,许多企业面临着经济不确定性和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债务的管理变得至关重要。企业需要确保合同资产的减值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还能在出现风险和不利因素时保护他们的资产。
合同资产减值,顾名思义,是指企业根据会计原则和政府法规,根据合同资产的预期现金流量未来变动的风险,将其价值减少的过程。因此,合同资产减值扮演着确保企业债务管理健康的重要角色。
合同资产减值是逐步减少合同资产的价值,以反映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它是企业进行资产负债表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之一。
合同资产减值的主要目的包括:
通过对合同资产进行减值处理,企业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并降低风险。它有助于企业在风险爆发之前预测,监控和管理各种影响合同资产价值的因素。
合同资产减值的概念与借款密切相关,但并不代表二者是同义词。合同资产减值是一种会计术语,用于描述在评估合同资产价值时进行的一个过程。而借款是指从外部融资获取资金的行为。
尽管二者关系密切,但合同资产减值并不意味着借款或创造出新的债务。它更多地涉及到对现有资产和未来现金流的风险评估,以便更好地管理和保护企业的资产。
合同资产减值的计量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上述过程需要依赖精确的数据和专业的财务分析。企业应确保其内部财务团队或专业机构对合同资产减值计量过程有清晰的理解和正确的执行。
合同资产减值的实施对企业的财务和业务运营都有一定的影响。它可以揭示市场风险、供应链风险、市场需求的变化等。然而,合同资产减值也带来一些挑战和困难。
一些可能出现的挑战包括: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企业需要加强内部财务团队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确保准确评估合同资产的价值,并进行及时的更新和披露。
合同资产减值在企业债务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助于企业准确评估自身的财务状况和风险,还可以提供决策支持和风险预警。
尽管合同资产减值与借款有一定的关联,但二者并非同义词。合同资产减值更多地涉及到对合同资产的风险评估和价值管理。
企业应加强对合同资产减值计量过程的了解和实施,并克服可能出现的挑战。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管理和保护自己的资产,应对日益复杂和变化的商业环境。
资产减值准备是指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按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的减值准备。意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不仅说明了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也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可比性。
1、资产减值损失是损益类,借方增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资产类,贷方增加。
2、两者的关系是:
一、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核算企业根据资产减值等准则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二、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应当按照资产减值损失的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根据资产减值等准则确定资产发生的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抵债资产——跌价准备”、“损余物资——跌价准备”等科目。
四、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等后,相关资产的价值又得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抵债资产—— 跌价准备”、“损余物资——跌价准备”等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五、期末,应将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实质风险方面:企业计提了减值后资产仍在报表中,至于价值是否低估(多计提减值),那有后续评估把关,与审计师关系不大。
但注意:审计师千万不敢把这些资产核销了,即从审定报表抹去了!这样后续评估就不管了,而且审计师也无权核销或同意核销。
形式风险方面:即程序和底稿是否符合准则方面,审计师没有责任判断和评价企业计提减值金额是否恰当,审计师要做的是照着准则检查企业的计提程序及相关记录!公允价值计量审计也同样。
也就是说,目前的审计准则没有明确要求审计师判断和评价价企业计提减值金额或确定公允价值金额是否恰当。
不信可以逐条查查准则、准则指南!原因有二:一是这属会计责任,审计师只是复核;二是这超出审计师的专业能力范围,审计师同会计一样,不胜任估价。
至于上面帖子中提议让请评估师专门做个评估,那是忽悠,因为你审计后必然要做评估。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期末,企业所持有的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的,应按其差额,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如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转回,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贷:营业外支出——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无形资产发生减值时计提的减值准备。
二、本科目应按无形资产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资产减值准则确定无形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处置无形资产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损失,属于损益类科目。主要核算企业根据资产减值等准则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一、本科目应当按照资产减值损失的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二、企业根据资产减值等准则确定资产发生的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抵债资产——跌价准备”、“损余物资——跌价准备”等科目。
三、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等后,相关资产的价值又得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抵债资产——跌价准备”、“损余物资——跌价准备”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字串2
四、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是属于损益类科目,因此一定会影响净利润的。但是这个科目不会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中,一般出现在利润表里,在财务费用下面。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减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或减投资损失)
其中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所以两者不一定相同。
扩展资料
包括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矿区权益减值等。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
1、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2、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减值资产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作相应调整,以使该资产在剩余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
3、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参考资料来源:
固资清理科目--一旦涉及,就意味着企业已经决定对于这项固资进行报废,变卖等处理工作了,也就是将使其永远地从企业账上剔除掉.而固资减值准备--则是企业为了使账面上的固定资产价值更准确地反应同类固定资产在当今市场上的公允价值时而采取的调整手段. 比如一组设备,购入时是1万元,但一年后账面上除去折旧额的净值为8000,可是在市场上买到大体相同新旧程度的固资只要6000元了.为了更准确与公允地体现该项资产现下的价值,并且避免虚增资产,引入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将公允价值作为其新的账面价值同时,把公允价值与原来的账面净值间的差额2000元计入减值准备科目中.借:资产减值损失 2000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