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调整分录
将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即按照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调整购买日子公司的账面价值。
借:存货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贷:资本公积(告诉什么项目在购买日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等,就调整哪些项目,差额倒挤到资本公积)
然后调整递延所得税和资本公积: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本公积(差额倒挤)
调整相关资产的折旧和摊销:
借:管理费用
贷: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所得税费用(上述调整的管理费用金额×所得税率)
2、将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
先将子公司实现净利润按照上述调整分录影响的损益调整为以母公司视角的净利润:
借:长期股权投资(上述调整后的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
贷:投资收益
借:投资收益(子公司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母公司持股比例)
贷:长期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其他综合收益(子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变动金额×母公司持股比例)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子公司其他权益变动中母公司享有的份额)
3、将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消
借:股本/实收资本(子公司年末数)
资本公积(子公司年初数+本年发生数+上述调整分录中的借贷方代数和)
盈余公积(子公司年初数+本年提取数)
未分配利润——年末(子公司年初数+调整后净利润-提取盈余公积数-分配现金股利数)
其他综合收益(子公司期初数+本期发生数)
商誉(倒挤,也可以用合并成本减掉购买日享有的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来验算)
贷:长期股权投资(经过上述调整后的最终的长期股权投资金额)
少数股东权益(借方除商誉外的所有金额×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4、将母子公司利润分配过程抵消
借:投资收益(调整后的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
少数股东损益(调整后的净利润×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未分配利润——年初(子公司未分配利润期初数)
贷:提取盈余公积(本年提取数)
向所有者(或股东)分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总额)
未分配利润——年末(倒挤,可以和步骤三的演算是否一致)
5、抵消本期内部交易中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1)针对内部购销存货:
借:营业收入(全部存货交易金额,不含增值税)
贷:营业成本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期末未对外销售部分中包含内部销售毛利)
即对内部销售利润形成的存货成本计提的跌价准备。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上述抵消分录中存货的贷方金额×所得税率)
借:少数股东权益(上述抵消分录中涉及的损益金额×(1-所得税率)×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贷:少数股东损益
连续抵消时,只需将商誉利润表项目换为“未分配利润——年初”项目。
(2)针对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抵消:
A.内部销售方为存货,购入方确认为固定资产
A、将与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消
借:营业收入【内部销售企业的不含税收入】
贷:营业成本【内部销售企业的成本】
固定资产—原价【内部购进企业多计的原价】
同时逆流交易情况下,在固定资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扣除所得税影响)中,归属于少数股东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分摊金额在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中的抵销分录如下:
借:少数股东权益
贷:少数股东损益
B、将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予以抵消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管理费用
同时逆流交易情况下,在固定资产折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扣除所得税影响)中,归属于少数股东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分摊金额在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中的抵销分录如下:
借:少数股东损益
贷:少数股东权益
C、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编制步骤
1、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总帐及明细账,并进行账账核对、账实核对及账证核对。
2、保证所有会计业务均入账的前提下,编制试算平衡表,检查会计账户的正确性,为编制会计报表作准备。
3、依据试算平衡表损益类账户的发生额,结合有关明细账户的发生额,计算并填列利润表的各项目。
4、计算营业利润。是以营业收入为基础,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去公允价值损益)和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计算出营业利润。
5、计算利润总额。是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计算出利润总额。
6、计算净利润(或净亏损)。是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减去所得税费用,计算出净利润。
4、检验利润表的完整性及正确性,包括表头部分的填制是否齐全、各项目的填列是否正确、各种利润的计算是否正确。
5、有关人员签字盖章
利润表中研发费用包括人工费用、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无形资产的费用、其他相关费用等。
1、人工费用
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需要支付在职研发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人工费用,如果还需要雇佣研发人员,就需要支付给外聘研发人员一定的劳务费用.
2、直接投入费用
直接投入费用包括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不构成固定资产的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调整、检验、维修等费用,以及通过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租赁费等.
3、折旧费用
折旧费用是指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研发仪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损耗以及需要定期维护,这属于研发费用的范畴.
个人所得税是代扣代缴,也就是说在发放工资时进行扣缴,因此不是计提,
1、计提工资 借:管理费用——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实际发放: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库存现金 或银行存款 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3、根据月末账上实际应交个人所得税情况申报纳税,上交给税务机关后 借: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利润表的格式内容及基本勾稽关系,为财务分析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从财务分析的不同角度看,利润表可提供的信息主要有:
提供了反映企业财务成果的信息。企业的财务成果即企业的实现利润,是企业经营的根本目标所在,是企业经营者、投资者,以及长期债权者都十分关心的信息。利润表系统明确地提供了企业不同业务的财务成果信息,对于分析评价各方面的经营业绩,以及与同类企业的同类业务对比,都是有益的。
提供了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信息。企业盈利能力是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它不仅可用于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而且是投资者、经营者决策的重要依据。盈利能力通常体现了财务成果与其相关的一些指标之间的比率关系。利润表不仅提供了财务成果的信息,也提供了盈利能力分析所需要的收入信息和成本费用信息,这对于评价企业盈利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其他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的计算,也离不开利润表提供的数据。
提供了反映企业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状况的信息。企业营业收入和成本费用状况是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直接和具体体现。因此对营业收入的分析往往成为经营分析中的重点问题。通过营业收入和成本费用的分析,可找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对于评价企业业绩,规划企业未来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提供了企业经营业绩结构的信息。在利润表中,经营业绩的来源被划分为经常性的营业利润和非经常性的营业外收支;在营业利润中,又区分为营业收入、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三项。比较不同业绩衡量之间的差异,能够提供经营业绩的结构,对于分析企业经营业绩的质量和未来的持续性,都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在财务报表里,无法区分哪些是固定成本 哪些是变动成本。因为财务报表不是依据这个划分的。
固定成本(又称固定费用)相对于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能保持不变的成本。
变动成本法也称直线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固定成本 与 变动成本,是财务分析里面的概念,不是会计核算的名词,要想知道哪些是固定成本 哪些是变动成本,需要自己重新统计和计算。
在利润表中,租金体现在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里面 。
如果 是办公室,仓库租金 就是管理费用 ,如果是临时的路途中 货物堆放租金有可能是销售费用或计入生产成本 。
你是说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么,有很多种方法的。
1.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率=(1-预期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月折旧率
通常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2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4.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不过光看公式也做不来吧,还是要看例题才清晰明了啊~
利润表中不包括存货。利润表中反映的是一个单位的经营成果,资产负债表反映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所以,在财务报表中,资产负债表有存货,主要包括在产品,产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以及一些消耗性物资等。不同单位的存货因单位性质的不同,存货的内容也有所不同的。
对外投资产生的利润亏损合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