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特困人员认定办法》有关规定,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时具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等“三无”条件的,应当认定为特困人员。
其中,无生活来源是指收入总和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财产符合当地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这里所指的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等各类收入,不包括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中的基础养老金、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和高龄津贴等社会福利补贴。
失独家庭扶助金在特困人员认定时,应计入收入。所以,失独人员只有符合认定条件,才能算特困家庭,否则就不算特困家庭。
1.
最低保障对象的申请 最低生活保障应当以家庭为单位,由具有本地户籍的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在同一县(市、区)范围内经常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可以向经常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 。家庭成员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代为提出书面申请。离婚后无法分户的,任何一方均可以持有效的离婚证明文件提出申请。
2.
最低生活保障申请材料 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应当提供家庭成员身份信息,填写申请表,并在申请表上签字同意接受有关部门对其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调查核实。
3.
动态管理 乡镇(街道)定期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进行复核,
1.
申请。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或者互联网申请。本人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者他人代为提出申请。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证明,劳动能力、生活来源、财产状况以及赡养、抚养、扶养情况的书面声明,并签署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授权书,所提供申请材料真实、完整的承诺书。
2.
受理。乡镇人民政府受理申请后,对申请人的经济状况、实际生活状况以及赡养、抚养、扶养状况等进行调查核实,对符合救助供养条件的申请,应当及时予以确认,并将拟确认为特困人员的情况,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
3.
审核。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
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应当依法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1、无劳动能力;
2、无生活来源;
3、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
一、无劳动能力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本办法所称的无劳动能力:
1、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2、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3、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智力、精神、肢体、视力残疾人;
二、无生活来源
收入总和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财产符合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的,应当认定为本办法所称的无生活来源。
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转移性净收入等各类收入。
工资性收入:是指任职或者受雇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薪金、奖金、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等。
经营性净(纯)收入:是指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从事生产、经营及有偿服务活动所得;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所得。包括从事种植、养殖、捕捞、采集及加工等农林牧鱼业的生产经营的净收入;从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文教卫生和社会服务业等经营及有偿服务活动所得。
财产性收入:是指拥有的动产、不动产所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利息、有价证券红利、储蓄性保险投资以及其他股息和红利,集体财产收入分红、出让无形资产及特许权等收入,征地补偿金,转租承包土地经营权,出租或者出让房产所获得的收入等。
转移性收入: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包括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离退休金、失业保险金、遗属补助金、赔偿收入、接受遗产收入、接受捐赠(赠送)收入等。
以下各项不计入收入范围:
1、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
2、优抚对象所享受的抚恤优待金等;
3、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中的基础养老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的医疗费等社会保险、医疗救助补助的医疗费用、残疾人两项补贴和高龄津贴等社会福利补贴;
4、廉租住房和经济租赁房租房补贴,无收入老年人生活补贴等。
特困人员财产状况是指申请人拥有的全部动产、不动产。包括银行存款、有价证券、机动车辆(残疾人专用车除外)、船舶、房屋、债权、其他财产。
申请人拥有应急之用的以下货币财产总额,人均应不超过24个月低保标准之和:
1、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
2、商业保险;
3、个人名下的工商注册出资额。
申请人有以下情况的,不能申请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1、拥有大中型、小型汽车的(残疾人专用车除外);
2、承租的公有住房和拥有的私有住房总计达到2套及以上的(累计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全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的除外);
3、拥有非居住类房屋的;
4、拥有非生活必需高档用品的。
三、无履行义务能力
法定义务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本办法所称的无履行义务能力:
1、具备特困人员条件的;
2、60周岁以上或者重度残疾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3、无民事行为能力、被宣告失踪、或者在监狱服刑的人员,且财产符合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的。
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时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和孤儿认定条件的,应当纳入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范围,不再认定为特困人员。
国家对贫困户的界定,有其严格的划分标准:即绝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27元),相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628—865元),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纯收入866—1205元);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纯收入1205元以上)。通常把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205元的家庭人口统称为弱势群体。贫困户和低保户很相似,贫困户是一个泛称,指生活比较困难,国家标准是人均年收入低于683元的家庭。低保户是指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家庭。因为地区发展不平衡,所以每个省市的低保标准也有很大差异。
是的,特困户是指生活特别困难的家庭,通常是指家庭经济收入极低、生活无着落、基本生活条件无法保障的家庭。在中国,特困户是由政府明确认定的一类家庭,通常是指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这些家庭通常被认为是最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之一,政府会通过发放特困救助金、提供免费医疗等措施,来帮助他们度过生活难关。特困户通常需要取得特困证才能获得政府的救助和帮助,但是特困证并不是特困户的唯一标志,有些特困户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取得特困证。
尊敬的某某政府领导:
只有我村某某某。因家中某某长期卧病不起,加上其本人又有残疾,丧失了农田基本劳动能力,只能从事简单的家务生产生活。家庭收入远远抵不上家庭的日常支出,希望上级政府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某某某特困照顾。
某某村支部,某某人。
某年某月某日。
一、救助范围
家庭财产符合本市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相关规定,人均月收入高于城乡低保标准且低于城乡低保标准150%的城乡居民家庭,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可申请享受低收入家庭救助:
(一)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的家庭;
(二)家庭成员中有患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大病或门诊特殊病的家庭;
(三)子女在学(从学龄前至全日制大学)的单亲家庭;
(四)领取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的家庭;
(五)家庭成员均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且无子女的家庭;
(六)其他由区(县)民政、财政部门共同认定的特殊困难家庭。
二、救助标准
凡符合上述条件的家庭,依据户口性质,每户每月救助标准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30%。
三、申请、审批与发放程序
低收入家庭救助的申请与审批程序参照《天津市民政局关于印发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试行)的通知》(津民发〔2013〕85号)执行。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对批准获得救助的低收入家庭发给《天津市城乡居民低收入救助证》,从批准之日次月起发放救助金,救助金按月实行社会化发放。
生活水平特别困难的家庭!一、家庭主要劳动力致残达到1-2级;
二、长期患病或因残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
三、人均收入1000元以下。特困户是指人均年收入处于特困线以下的家庭。中国以年人均最高收入为线,它随物价的变动而调整。中国民政部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将人年均收入200元定为中国的贫困线。由于物价的上涨,新的贫困线已被调整为300元。
特困人员分类:
1、城镇和农村最低保障家庭子女。
2、农村低收入纯农户家庭子女。
3、特困职工家庭子女
4、孤残学生。
5、革命烈士或因公牺牲军人、警察子女。
6、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7、家庭遭遇突发性、不可抗力变故,造成人身或财产的重大损失的困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