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业务成本-主营业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应纳税所得额=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3、应纳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1、企业所得税是按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的利润)计算缴纳的。 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业务成本-主营业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2、适用税率问题: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的利润)在3万元以内(含)的适用18%,在3万元至10万元(含)的适用27%,在10万元以上的适用33%。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81139.77应纳税5593.98元。个人所得税才用的是递增累进税率36000以内的是3%税率,超出部分是10%税率,所以这个题就算就是,36000乘以3%等于1080元,81139.77-36000等于45139.77元,10%就是4513.98,再加上1080就等于5593.98元,所以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81139.77应纳税5593.98元。
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不一样。个人所得税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个人所得税应税所得率。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工资总额一个人养老保险-个人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专项附加扣除
所谓的扣除年度,就是指大家可以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服务的年度,而且用户们每次最多也只能选择一个年度,无法一次选择多年。
对于子女教育支出、赡养老人支出、房贷利息支出等连续多年的扣除服务,就需要每年重新填写或确认“扣除年度”,官方并不会默认续期。
年所得额是指工资薪金收入总额,含全年的所有货币性和非或非货币性收入,不含个人所得税免税所得。
1、应纳税所得额:是指年所得额-费用扣除额;
2、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3、个人所得税(pesonal income tax)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既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也包括非居民纳税义务人。、5、居民纳税义务人负有完全纳税的义务,必须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app收入合计是税前。实际收到的工资是扣去五险一金、社保、公积金等之后的实际工资。
应发工资是属于税前工资,而实发工资是用人单位代扣除社保和个人所得税之后的工资,实发工资比应发工资要少。如果收入相差不是很大,这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APP上显示工资与实际工资相差很多,这可能是因为公司虚报了工资。个税app里的收入,理论上可能有四种: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至于是那一种,会显示名称的。显示的收入合计,就是扣税之前的收入。所以是税前
需要汇算清缴。
这个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会有两种情况,可能退税或可能不退。(注:目前政策规定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居民个人取得的综合所得,年度综合所得收入不超过12万元且需要汇算清缴补税的,或者年度汇算清缴补税金额不超过400元的,居民个人可免于办理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所以一般情况不考虑补税问题)
(1)可能退税
结合以上讲解的内容我们知道,如果综合所得年度收入为10万元,在年中曾预缴税款,年度汇算有未申报的附加扣除,或年度中间适用的预扣率高于全年综合所得年适用税率等情形,就会产生退税。
比如:某人在一家公司上班同时运营一个自媒体,2019年度总收入10万元,其中取得工资收入8万元,自媒体劳务报酬2万元,工资收入未预扣税款,劳务报酬预扣税款3200元(减除费用20%,预扣率20%),其在年度汇算后综合所得适用3%税率,那么因年度中间适用的预扣率20%高于全年综合所得年适用税率3%就会产生退税。
(2)可能不退
如果年度收入10万元,在平时进行申报,将社保、专项附加(赡养老人、教育等支出)都足额扣除,平时预缴税款与年度汇算应缴税款一致,那这种情形就不会产生退税。